历史研究

  • 鱼文化在古代漆器纹饰上的表达

    胡安国;袁雯;方芳;胡媛;

    鱼文化作为一类具有独特意义和魅力的图腾崇拜,其所表现的鱼形纹饰,从史前文化发展初始就与各类器物融合在一起,鱼形纹饰作为漆器图案中的一种重要文化元素,不同时期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古代漆器为载体,探索和概述了不同时期考古发现中鱼类图案的特征。

    2025年02期 v.44;No.13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秦时期漆皮甲制作工艺研究概述

    张杨;何莉航;周雨萌;江旭东;杨旭鹏;

    漆皮甲是中国古代防御性武器装备和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实物资料,对先秦时期漆皮甲的制作材料、髹漆工艺以及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漆皮甲在材质、工艺和形制复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古代漆皮甲的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5年02期 v.44;No.13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两湖地区秦汉墓中出土的大耳杯功用略论

    傅绮玥;

    秦汉时期楚地墓葬中出土大量的漆器,其中以漆耳杯为大宗,据目前已有的耳杯分类可以发现,汉承秦制。在汉代被称为“閜”的这一类大耳杯在高等墓葬中时有发现,不为一般平民所用,随葬大耳杯的墓主身份等级也由秦地主小官吏逐渐发展到汉代达官贵族,使用者阶级特征更加明显,墓葬所见也成双成对,数多时则成捆下葬。作为实用器中的人器,可以用于饮酒盛食;还能作为祭器,在墓内设奠以祭祀墓主。本文将简介楚地出土大耳杯情况,并讨论大耳杯与墓主身份关系、实用性和礼制性特征及对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

    2025年02期 v.44;No.13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资讯

  • 卌载磨一剑 髹饰谱新篇——《中国髹饰艺术史》于近日出版印行

    张百军;

    <正>在喜迎东南大学123年校庆的日子里,该校艺术学院长北教授《中国髹饰艺术史》正式出版印行。长北矢志不渝,善始克终,深研经典,沟通匠师,寻访实物,钻研工艺,调查写作历四十余年,《中国髹饰艺术史》终得印行。此书凡45万言,插彩图、线描图等1050幅,折页4页,图表8帧,注释1074条,梳理并且全面展现了中国髹饰工艺艺术化的历史进程,作为《〈髹饰录〉与东亚漆艺》姊妹篇,填补了当代学术史的空白。

    2025年02期 v.44;No.137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艺文化

  • 古代雕漆工艺考析

    孙晓东;

    古代雕漆工艺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古代雕漆工艺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持续发展,各自孕育出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无论是雕刻技法还是纹样构图以及造型设计均有着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特点。

    2025年02期 v.44;No.13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西漆器文创化困境实证研究

    阮琳;

    山西漆器以推光、剔犀、螺钿镶嵌三大工艺著称,器物精湛富丽,纹饰承载浓厚的晋地文化。本研究以平遥、稷山、新绛三大漆器主产区及省内景区文创市场为研究范围,通过横向跨区域比较,系统分析了传统漆器文创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从当下漆器品类、实体产品、衍生品、体验产品等多个维度切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揭示山西漆器文创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核心矛盾,以期为山西漆器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2025年02期 v.44;No.13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构成思维:漆画艺术创作的新质表达

    孙海洋;

    从设计学的视角出发,利用点、线、面和体的概念元素排列组合,把构成精神和设计思维融入漆画作品中。并重新审视体验、研究、提炼漆画的形体、审美、材料等构成元素,探讨一种构成语言般的艺术生命实体,从而实现当代漆画的新质特征与效果。

    2025年02期 v.44;No.137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设计平台

  • 从彩绘双层九子漆奁看古代漆器的空间设计

    周白韬;

    本文以彩绘双层九子漆奁的空间功能设计为切入点,立足其造物美学文化的研究,系统围绕九子漆奁的结构特征、设计美学分析及对后世产品设计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彩绘九子漆奁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秦汉以来漆器设计在造物、装饰到空间布局中独特的美学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造物智慧和以人为本的应用情感。研究彩绘双层九子漆奁旨在启迪大众传承传统漆艺文化,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的漆艺产品。

    2025年02期 v.44;No.137 27-2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漆器装饰艺术在当代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李孟伟;

    漆器装饰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材料美感、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法,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本文通过分析漆器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技术特点,结合当代礼品包装设计的创新需求,探讨漆器装饰语言在包装设计中的转化路径。漆器的纹样符号、色彩体系、材质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能够提升礼品包装的文化附加值与情感体验,也为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提供参考,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2025年02期 v.44;No.13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I赋能的漆艺新范式

    刘帅;刘涵;

    随着AI在图像生成与创意辅助领域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艺正面临新的技术变革与美学冲击。漆艺作为融合材料工法、文化精神与工匠智慧的复合性艺术形态,其创作边界与伦理认知在AI介入下正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AI在传统漆工艺制作中的应用、AI与漆艺创作的边界争议等核心问题切入,系统分析了AI技术对漆艺创作生态的影响机制。文章进一步提出在当前技术与文化高度交融的语境中,应重构“技术赋能”与“人文深度”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明确AI的工具属性、建立以人机协同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强化创作过程评价机制、鼓励文化再加工,以及推动工艺伦理研究等多元路径,引导漆艺在新时代中实现“传统与创新共生、效率与精神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2025年02期 v.44;No.13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濒危传统漆工艺流程解构与虚拟仿真交互重构方法研究

    陈凌云;陈亚凡;孟宪超;梁冉;

    传统晕金、雕漆与漆纱等漆工艺因其流程高度非标准化,核心技艺多以内隐知识形态存在,加之“高消耗、高难度、高风险”的实操困境,其传承正面临技艺断代的“功能性消亡”风险。本文旨在破解此难题,提出“文献-田野调研→流程标准化解构→虚拟仿真交互重构→原型验证”四阶段框架。该框架凝练出两大核心方法:“多源交叉-关键节点参数化-专家共识”三步法,实现复杂工艺流程的可量化解构;以及“工艺知识点-交互行为序列-多维虚拟表征”三位一体模型,实现虚拟仿真交互设计。以福州无勾勒晕金为详例,提炼18个关键节点并完成交互原型逻辑验证;以北京雕漆剔彩与漆纱工艺为对照,确证了方法普适性。结果显示,该框架在保持技艺本真性的同时,可显著提升隐性知识的可教性,为传统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开发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2025年02期 v.44;No.13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生漆产业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刘浪浪;潘俊宏;孙蕾;宋瑞雪;赵瑞;李东旭;李艳;

    为了全面把握生漆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年度分布、主题、学科、期刊、文献来源、发文机构、基金项目资助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近30年的生漆产业相关文献。结果表明,生漆产业研究发文量呈阶梯式增长,研究主题上,漆艺相关研究占主导,第三产业领域发展显著优于一、二产业,人们对生漆及漆艺文化关注度较高。未来重点提升生漆的文化价值影响力,带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生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更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5年02期 v.44;No.137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代六安国金银贴花漆器的显微研究

    宋佳佳;姚政权;徐靖;杨娟;李华清;

    本文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对安徽省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银贴花漆器残片进行观察和分析,认为这批漆器上的金银贴花工艺制作步骤为:漆灰上髹涂底漆层,打磨平整后贴金银箔纹样,压箔,再髹涂面漆,最后用黑漆衔接金银箔与漆面交界处以及描绘出金银箔纹样细节。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汉代金银贴花漆器工艺的认识,也为保护修复此类文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2期 v.44;No.13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漆树黄酮工艺研究

    李蜀云;朱志斌;任红艳;张婷婷;贺娜;李艳;宋瑞雪;

    为探索对环境友好的漆树黄酮提取工艺,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漆树黄酮。首先考察溶剂种类、摩尔比、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漆树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以漆黄素为评价指标,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实验,研究漆树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含水量为3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50min,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漆树黄酮提取含量为5.46mg/g。

    2025年02期 v.44;No.13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漆3D打印技术探索——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的创新融合

    朱锐锋;贺娜;赵瑞;朱志斌;杨之倩;张楠臣;

    本文以生漆、灰粉和增稠剂为原料,通过利用陶泥打印机进行创新实践,深入探讨生漆3D打印技术。详细阐述生漆的特性、陶泥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改造应用于生漆打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生漆3D打印在工艺方面的可行性,以及材料性能、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优势与挑战,并对其在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2025年02期 v.44;No.13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封面

  • 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

    <正>专业漆树资源开发与创新应用的中央级科研机构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1980年由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事业单位,是专业从事漆树与生漆资源开发与创新应用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设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生漆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全国生漆情报信息中心站等部级机构。

    2025年02期 v.44;No.1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所在安康市生漆产业大会做专题报告

    孙文娟;

    <正>展示漆科技、传播漆文化、壮大漆产业。6月9日—11日,安康市生漆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安康市政府领导以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工艺美术、漆艺、文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生漆产业及漆器、漆艺方面的企业代表,安康市县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等近200人参加会议等。西安生漆所党委书记、所长赵瑞应邀出席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

    2025年02期 v.44;No.137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